近日,教育部官网公布了《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1212号建议的答复》(以下简称“答复”),这份文件回应了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关于落实大中小学春假、秋假的建议。
1、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提交具体建议
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,来自广东的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提交了《关于落实大中小学春假、秋假的建议》。
黄细花建议,将春假设立在“五一”前后、秋假设立在“十一”前后,假期可以设计为10至15天左右,配合推动职工带薪休假,以便父母和爷爷奶奶带着孩子旅游度假。
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认为,落实春秋假不仅有利学生身心健康,还可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。
2、“春秋游”在国外已相当常规
而从全球来看,“春秋游”并不是件新鲜事儿哦。日本、美国、加拿大等国每年都会给学生们放春假。
3月放春假。假期的开始时间和长短,各地区因天气而略有不同。
每年3月中旬左右,放8天的春假。
各国的高校基本都有春假。如法国的春假在四五月间,假期约两周。
每年3月份,春假约一周左右。
3、“春秋假”实则响应政策号召
此外,“中小学生春秋假”在我国推行也是“顺势而为”。
2016年,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《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》,要求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,学校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。
包括研学旅行在内,我国已颁布过多份关于鼓励中小学生减负出行的政策文件。
教育部在《答复》中表示,各地可积极探索安排春、秋假,特别是把春、秋假安排与开展游学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统筹安排。
近些年来,全国不少地区已开始尝试推行“春秋游”:
浙江杭州市自2014年起在全国率先进行中小学春、秋假试点。
浙江省嘉兴市自2015年起,推行普通高中“学段制”的教学安排,各高中学校在原有寒暑假的基础上,增加春、秋假,相应缩短寒暑假时间。
近年来,北京市也通过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建设,鼓励学校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,推行中小学生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开展一周左右研学旅行等。
可见,“春秋假”很可能将从“部分地区试点”到“全国化鼓励推行”。
如果“中小学生春秋假”全面普及的意见被采纳,作为家长的你会如何准备出游计划呢?
责任编辑: